源自:《东方企业家》记者:王昕
导语:对张邦鑫来说,教育的梦想与个人的贪念并不冲突。
三年前张邦鑫还没到30岁,有人特别认真地恭维他“你看着真年轻,大概才40岁出头吧?”“做教育行业十年,我老了太多了。”他叹息着说。对他来说,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累,非常熬人的行业。浸淫教育行业十年,彻底改变了他,重塑了他。
张邦鑫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贪念的人,做不到很超然的不去看股价。“我这人又愿意教学生,又不能完全做公益,最后就做了个教育企业。第一不伟大,第二不无私,第三还有贪念。”
不过他也认为,自己的这种贪念只停留在想把企业做大的层次上。“从我个人的角度,其实并不希望学而思上市,至少不希望那么快,我希望什么东西都准备足够充分再上。但是总有一些力量推动企业及早上市,我不能挡着大家的财路。其实对教育企业来说上市并非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2010年10月学而思上市的时候,管理团队是纽交所最年轻的,第一个80后团队,一时风头无二,非常引人瞩目。
但按他的设想,最理想的就是将学而思做成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收入和利润都不错,有适度的生长,很健康。这一点和俞敏洪的想法不谋而合。
俞敏洪跟张邦鑫说过:我们走过的弯路,犯的错误,吃的亏,你们成长过程中也会一一经历。
奥数之痛
在北京市教委下文件严禁奥数成绩与小升初挂钩之后,学而思的股价应声而跌。众所周知的是,学而思是靠奥数起家。有人回顾当年历史,发现正是学而思通过奥数网成功对奥数模式进行推广,才让这家企业在诸多民办培训机构中异军突起。
单纯从营销的角度分析,学而思无疑是成功的,但在社会公众看来,对靠奥数起家的培训公司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复杂的情绪:一方面这样的培训班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进入重点中学,但学奥数让许多孩子和家长苦不堪言。
如果没有北京市就近入学与重点中学自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现行小升初模式,不可能有对奥数考试的旺盛需求。业内人士透露,即使在今天教委已经明令取缔奥数的时候,仍有一些培训机构将奥数培训换个名字继续做下去。择校机制改革的不明确也让家长们对此持观望态度。
叫停奥数的事件可能比较突然,但张邦鑫声明学而思在三年前就启动了去奥数化的进程。
从2009年开始,学而思进行了三次课程改革,第一次是ICS系统从研发到上线的过程,学而思进行了教研课题改革;第二次是一年前对教育理念进行了改动;第三次就是在奥数被叫停之后,学而思将整个课程大纲进行了改动,把跟奥数相关的偏题,繁题,超难题,怪题,这一类超纲题全部去掉了。
“整体改革的方向是希望课程更生动有趣,长远来看课程要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帮助,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张邦鑫说。在他看来,奥数属于这样一类题,知识点孤立,知识的积累对这类题不起作用,没学过的话大学教授也不会做。“这样的东西我们要把它去掉,因为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禁奥这件事对我们有没有冲击?我实话讲,是有一定程度冲击的,但是这种冲击是我们的课程改革带来的,不是因为去奥数化,我们遭受了一定的损失。课程改革之后,不能接受的家长走了,能接受的还是留下了。”
虽然北京市教委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叫停奥数的尝试,但从历年效果来看,奥数培训呈愈演愈烈之势。不过此次博弈中,京城久负盛名的奥数培训机构仁华学校被注销,这让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心有余悸。
“学而思早期奥数做得还不错,但是做得好之后我们被扣上了个奥数的帽子。奥数只占我们整个业务的百分之十几,学而思的定位是中小学培优,特色是中小学理科培优。只因为历史上奥数做得很成功就叫我们奥数机构,搞得我们很郁闷。”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是学而思教育理念的改变。
使命变革
早期阶段,学而思提出的使命非常简单:成就学生梦想。“说得比较委婉,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考重点中学。”张邦鑫说,“后来我们改了一次,觉得只是帮孩子考重点中学这点太俗了,于是从升学上升到了学习本身,就是让学习的过程更简单、更轻松、更快乐、更高效。”
去年学而思提出,把使命修改为“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不只对升学有用,还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何其困难。张邦鑫记得很清楚,2005年学而思开过两个班,升学考试班和素质班,考试班报了500人,所有的老师都排满了,而素质班只报了5个人。那5名学生毕业的时候,张邦鑫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获奖证书,以此鼓励学生。
“很多家长嘴上说要全面教育,但是做的时候要看到结果,他们确实很重视孩子的升学和考试。”张邦鑫对这一点认识得很明白。
培训教育业内的人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少用“培训”这个词,而更愿意提“教育”。张邦鑫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