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建立“新美大”,业界对其未来发展纷纷表示不看好,二者合并能否顺利度过资本寒冬还未可知,而刚刚独立于美团不久的猫眼,前路似乎显得更加艰难。
“新美大”不能持续赋能
电影O2O领域的市场空间极大,亦是兵家必争之地。猫眼电影作为美团的先锋军,率先进入电影O2O领域,靠先发和低价优势获取了大量用户,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选座平台。回顾猫眼的成长史,其独立出美团可看作是一个分水岭。
早在猫眼独立之初,就有人揣测其原因颇为微妙。T型战略下缘何唯独将电影独立出来?一说是早在猫眼独立之前,以王慧文、沈丽为核心的领导层矛盾尖锐,沈丽跳槽美团后深得王兴信任,但与元老王慧文矛盾尖锐,猫眼独立是为了缓和王沈矛盾,稳定军心;另一说是猫眼持续亏损,美团为了进一步融资,使财务数据显得好看,而将猫眼剔除,两种说法虽未得到美团证实,但不难看出,自独立起,猫眼就带有不确定因素。
猫眼独立后的发展势态也并不明朗,美团并没有推出在资金、流量等方面支持猫眼的政策。疑似为独立融资做的造假票房数据,首先引发微票儿CEO林宁在朋友圈吐槽,随后引发诸多媒体报道。更有网友在对比猫眼和大众点评后,纷纷吐槽猫眼票价高的太“坑爹”。
如今,“新美大”成立了,但就目前来看,“新美大”并不能赋能猫眼,使其持续发展。价格方面,低价优势在于补贴力度。“新美大”的合并本身就带有抱团过冬的意味,节约运营成本在所难免,“新美大”不可能在资金上给予猫眼太多支持,猫眼的价格优势会越发减弱。
另外,电影并不是大众点评的重要业务,“新美大”成立后,电影业务虽然不会像团购业务高度重合,但点评对电影业务的战略布局也可能影响“新美大”对猫眼的支持程度,成为猫眼发展的阻碍。总而言之,猫眼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靠“爹妈”。
院线关系是困局
猫眼发展要靠自身,虽然“新美大”成立后,猫眼电影在市场份额上暂时领先,但是“单打独斗”必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与院线的关系,这可能是制约猫眼发展的最大困局。
首先,合作模式缺陷或导致影院资源萎缩。影院资源是电影O2O平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猫眼希冀在影院端持续铺量,从而更好地介入宣发、影响排片,但是猫眼与影院的关系实际上却日益紧张。今年9月,星美院线与猫眼解除合作时,就有媒体曝出解约原因在于猫眼与院线不按保量包销的合约执行,一意孤行“保量延期”,拖欠影院票款以及拉长影院的资金回流为业内诟病。虽然是传言,但不难看出猫眼与院线的摩擦确实存在。早在7月,万达院线与猫眼在排片上的分歧也闹得纷纷扬扬,猫眼与多家院线已矛盾重重。如果猫眼不能探索出与影院共赢的合作模式,现有的影院资源可能会持续减少,更会影响其发展。
第二,资本实力弱无法深度渗透电影业。目前电影O2O平台都在电影产业各个环节深入,百度注资星美达成院线战略合作,腾讯阿里分别成立影业发力制片宣发。相比BAT在电影产业的深度渗透,猫眼资金实力明显不足,资本控制能力弱,难以撬动影院侧和宣传发行方建立深度合作。近期有消息透露,猫眼正在与乐视、光线积极接触,试图以股权置换的形式获得乐视、光线的投资和宣发资源,消息虽未证实,但笔者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与资本、资源实力强大的BAT平台合作,乐视、光线可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回报,实在没有必要花大价钱投资猫眼。
第三,“洗劫用户”难以取得影院信任。猫眼在早期价格战影响下获得的用户难以为继,价格敏感性用户对影院的忠诚度极低,同时对影院自有的会员体系形成巨大冲击。同时,影院掌握不到任何通过猫眼购票的观影用户的数据,影院利益大大受损,影院与猫眼矛盾可想而知。
用户体验是软肋
上文提到星美院线已经终止了和猫眼的合作,猫眼上现在只有全国星美影院的POI信息,但无法实现购买。数据显示,星美院线2014年票房产出达24.47亿,跻身全国第二,据艺恩网报道,今年上半年星美营收增长62.3%。失去星美院线的资源,猫眼在流失大批星美影院的观影用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票体验。
此外,猫眼电影上的影评也颇具争议。据了解,猫眼自己开发了一套抓取豆瓣、时光网影评的系统,对影评微调后在其平台发布,猫眼上的影评有自动搬移、盗取之嫌。笔者发现,猫眼影评确实有不少晚于其他平台发布的相同影评,例如某微信平台于10月20日发布的私人影评,22日即被收录在猫眼影评中。另外,近期猫眼也设置特邀影评人环节,有人揣测这是猫眼雇佣的“高端水军”。
如何用价格以外的优势来吸引用户,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也是猫眼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否则面对BAT的激烈竞争,猫眼真是岌岌可危。
总体来看,“新美大”的成立让猫眼面临更加尴尬的处境,猫眼既得不到资金、资源、流量上的支持,单打独斗又面临模式上的问题,前途可谓荆棘密布,如何脱困,还看猫眼今后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