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所在公司的老总加你微信,你会怎么想?是惊喜兴奋还是心生恐惧?春节到了,你会不会还意淫地以为,老板要逐一给大家拜新年发红包吧。
现实是,不是所有老总都财大气粗,也不是所有老总都“亲民如子”,你眼睛看到的的老总,可能根本就不是老总本人。
没错,微信上的头像和昵称与老总的没有异样,但没准下一步就是陷阱。是的,陷阱。
这不,网上有人晒图,蒙牛乳业公司总裁孙伊萍和内蒙古首富、君正系的控制人杜江涛就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里吐槽微信。原来,有人竟然假冒他们的名义诈骗。
图片显示,1月9日,孙伊萍在朋友圈发了条无奈的提醒消息,“各位好友,有人盗用我名义要求加微信,以下照片为假,任何消息均不是本人发送,请勿上当。提醒各位了。”
而冒用首富杜江涛微信的骗子,在加了他公司员工的微信后,要求这名员工:“把卡号给我一下,我先转笔钱到账上,你再以你的名义帮我转给我朋友,我不方便直接转,这事你要保密”。
首富对于 “被借钱”明显出离愤怒,只能在朋友圈公开承诺,“现在新的骗术层出不穷,本人绝不会借款和要求任何人转款!请大家周知”。
微信朋友圈在短短的几年内火爆手机屏幕,带来许多便利和欢乐,但也因为实名制度的设计滞后,正被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新骗术,新骗子的隐形阵地。
尽管孙伊萍和杜江涛知晓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澄清真相,但他们朋友圈之外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中招的?
这些瞄准了实名漏洞的骗子大多都是通过获取一些公司主要领导及财务人员个人信息,冒充公司老总通过微信诈骗财务主管打款,骗术卑劣且简单,但还是会有很多人上当受骗。
就在一个月前,2015年12月16日,武汉市公安局东新公安分局就通报了一起年度金额最大的微信诈骗案,涉案金额达500万元。
事情发生在2015年10月20日上午。当天武汉光谷某公司财务主管余某突然收到了一条微信,公司“老总”要求其加入微信聊天。
看到熟悉的公司“老总”微信二维码,余主管又惊又喜,并没有怀疑。“老总”先是向余主管询问公司财务状况,然后以在外谈判为名,要求余主管抓紧时间通过他所提供的帐户打款,以便急用。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余主管按照“老总”微信发来的前后30条指示,共向账户里打入500万元,浑然不知。
10多天后,余主管向公司老总汇报汇钱情况时,一下把公司老总弄糊涂了。余某急忙进入之前所汇账户查询资金流向,发现里面分文未有。直到此时,余主管才意识到自己被微信里的所谓“老总”骗了。
追悔为时已晚,只能报警。好在警方远赴广东、广西、甘肃、贵州等地缜密侦查,追回了60万元钱并抓获6名涉案人员。
骗子究竟是如何获取当事人的信息呢?腾讯自己发布的相关报告曾给出答案:“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黑产分子开始借助社交关系链来进行假冒欺诈”,一些骗子在黑市上购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通讯录后,会盗用用户的头像和名字,假冒成本人在其社交圈内行骗。
福州警方在一次典型案例介绍会上解释说,骗子通过计算机木马病毒盗用该公司财务人员的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账号,删除账号内的公司负责人头像后,又用与该负责人相同的头像、网名等资料重新添加财务人员为好友,达到以假乱真、冒充老板的目的。
骗子的骗术还日益精进,他不仅能冒充一个人,还能同时冒充几个人。几天前,重庆一名财务总监就这样被骗了86万。
2016年1月8日上午,重庆某建设工程公司财务总监苏洋在微信上收到“吴经理”从“公司内部高层管理”微信群里发来的消息,让他打款86万元到一账户。“我看到老总的微信头像,群内还有法人代表、投资人、行政经理共5人,以为这是老总建的新群。”
吴经理深信不疑,便用公司账号通过网银如约打款。事后,苏洋与吴经理碰面,才知这竟是骗子精心布下的局。
曾经得益于匿名而风行的社交平台,都在迫不及待地向金融领域进军,微信朋友圈里流转的已不仅仅是字句,而是真金白银,倘若没有完善的实名约束,平台业务至多是欲速不达,而对于公众则可能是遗患无穷,总裁也好,首富也罢,概莫能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蒙牛总裁和内蒙古首富的朋友圈吐槽,绝不是关乎隐私的八卦新闻,而是最严肃的公共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