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楚婷
共享经济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社会的发展形态,共享交通则成了最为火爆的领域。据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乘客端用户数总计接近4亿,其中约车、专车与拼车的用户覆盖量最高。
然而,《报告》数据还显示,当前,无论是专车还是拼车,皆有高达半成以上的用户对移动出行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表示担忧。移动出行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其后续保障建设的滞后已形成鸿沟。
移动出行用户数节节攀升
当前国内移动出行市场的平台运营商主要为滴滴快的、优步、神州与易到用车,滴滴以84.1%的日均订单占比成为个中翘楚。随着PC端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转变,2016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增长规模与需求潜力仍然无限。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达到3.99亿人,司机数量总计为1871.4万人。在BAT的资本运作之下,移动端车服市场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出行用户环比增长率波动下降。艾瑞分析认为,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端出行APP爆发式涌现,大浪淘沙后用户数开始回归稳定状态,各大移动出行平台的圈地之战也告一段落。
《报告》指出,随着一、二线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加剧,多个城市实施限购、限号等政策,居民购车难、行车难的问题凸显。有85.9%的用户会选择两种以上的出行服务。约车、专车与拼车在出行服务中用户覆盖量最高。2015年,出租车约车用户达到2.5亿,专车与拼车用户数也皆过亿。而移动出行服务对闲置车辆的再利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半成以上用户对移动出行安全存疑
据Roland Berger的《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专车市场发展迅猛,日均订单成交量由2015年1月的9万单每日发展至12月已达到天均63万单。但据艾瑞《报告》显示,移动出行用户数持续攀升、活跃用户规模环比增长趋于稳定的同时,用户信的赖程度较低以及行业安全保障建设滞后的问题更加突显。
譬如,在占据国内移动出行市场大头的专车领域,《报告》显示,有59.5%的用户认为信息泄露是乘坐专车存在的最大风险;53.8%的用户认为专车软件可能使用户人身安全存在隐患,此外,还有48.9%的用户认为使用专车软件时可能遭遇司机绕路的情况。而在拼车用户群中,同样有54.4%的用户认为使用拼车软件最大的威胁是自身安全隐患问题。
移动出行软件能够记录用户的叫车时间、地点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公司地址等私密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及别有用心的司机利用,确实会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此类案件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发生率也不低,譬如“上海孕妇被出租车司机劫杀”、“专车司机因差评殴打乘客”、“乘客遭遇专车司机信息骚扰”等。专车司机接到乘客后,也经常出现由于导航路线偏差,因心急而频频违规危险驾驶的情况。目前,“专车”模式暂未规范化,发生纠纷索赔难的问题仍然严峻。
安全是规范化发展第一步
专车市场初露苗头之时,多数人并未预见到它未来大举迈进的步伐,而当其如火如荼之时,监察疏而不漏已十分艰难。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移动出行市场全面扩张已成必然,甚嚣尘上的“专车”出行安全问题又该如何破解?
一方面,移动出行领域的潜在风险仍亟待相关监察管理机制的全面监督遏制。日前,交通部部长杨传堂经过“部长通道”表示,专车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和若干办法已经制定,希望出台时间“越快越好”。此前的专车指导意见与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曾对专车车辆性质、从业资格、运营主体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但征求意见稿仍存在政策调整空间。如何严格监管网约租车行为、又能够给予市场发展空间,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仍是一个考验。
另一方面,在移动出行市场暂未规范化的当下,用户更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据中消协近日繁荣调查显示,仅有13.86%的专车用户知道所乘专车的保险状况、了解专车事故索赔的受访者占比仅有13.37%,且只有10.40%的消费者注意阅读过专车平台的损失免责条款。由此可见,用户对专车安全质疑频频的同时,自身的安防意识仍然十分浅薄,这也可能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据了解,实际上,目前许多专车平台也已为运营车辆购买了相应的各类安全保险、颁布用户安全指引,出台众多举措跟进出行服务的安全保障建设。面对便利与风险皆存的移动出行市场,平台、政策与用户的自我安防意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