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豆瓣终于决定自己做书了,目前只卖了一本)
4月1号愚人节,豆瓣书店上线了。点开豆瓣读书频道的主页,《温德先生》四字书名映入眼帘,书名后跟着一排小字,“这是豆瓣为你做的第一本书”。
“豆瓣书店上线前内测了好久,本想昨天上的,没想这一拖,竟赶上愚人节了。”豆瓣一位员工向《好奇心日报》透露。出版界的人则纷纷猜测,“豆瓣这是想要成为卖书界的第二个罗辑思维啊。”
人们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先来仔细看看《温德先生》这本书。它由美国作家伯特·斯特恩所撰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2016年1月。温德是一位美国教师,他1923年来到中国,经历了北伐、抗日、内战和文革,在多所大学担任过教授,还与吴宓、闻一多、季羡林、杨绛、何兆武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中国。这本书以外国人视角,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是不是非常“豆瓣”?在豆瓣书店,它的单本包邮价格为58元,点击“购买”按钮,便转到豆瓣市集进行交易。为了宣传这本书,豆瓣专门做了一个网页,还做了一支长达十几分钟的视频叫《他和他朋友的故事》。
在三大图书电商亚马逊、京东、当当网,我们都搜索不到这本书,实体书店也尚未铺货,这就意味着豆瓣书店是《温得先生》的唯一购买入口。
其实这种售书模式已不少见,出版界将这种做法叫作“包销”——传统出版社负责书籍编校、设计和印刷,待图书出厂,亚马逊、京东、当当网则以五到六折的价格进货,并在一定期限内垄断图书的首发权。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出版社通常要求电商不得退货。要知道在代销制的图书行业,退货可是很常见的事。
“罗辑思维”采取的也是这种“包销”售书模式。他们选择一些符合平台气质的书籍,对于新书,他们5折从出版社进货,并垄断首发权(通常是六个月到一年),在垄断期,人们是无法从罗辑思维外的其他平台买到这本书的。垄断期结束后,出版社可以再印刷一些精装本,放到电商和实体书店售卖,但价格通常要比罗辑思维版定价高一些。罗辑思维会在书籍设计上动些小心思,让“特供本”与普通书区隔开来,比如在书皮儿上印上他们自己的LOGO。
按照罗振宇的说法,2015年罗辑思维卖书的年营业额约有1.5亿-2亿,这个数字大抵相当于一个中型规模书商的销售水平,考虑到他们2014年才介入卖书生意,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罗振宇在自己的粉丝社群中,先通过语音把一本书讲得生动有趣,人们认同了罗振宇和书的价值,就会掏钱购买。卖书跟罗振宇自身的定位也很接近,这一点你从他们卖的书上也能看出来。
而对豆瓣来说,卖书似乎也是变现方式的一种,只不过豆瓣不是罗辑思维那样高粘性的社群。豆瓣卖书的优势,看似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实际上,应该是聚拢某一种人的能力。
《温德先生》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它只可能打动某一个小众人群,而这个人群在豆瓣出现的比率最高。出这样一本书,理论上是一种正向循环。
豆瓣书店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他们回绝了我们的采访请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和你一起找寻一年中的好书”这一宣传语来看,豆瓣书店不会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一个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