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约车不能“棒杀”也不能“捧杀”)
审查司机身份、要求“下架”优惠、按非法营运查处……近期,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却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
一句“网约车不该人人打得起”,在舆论场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实我倒认为,这句话没有太大问题。网约车是针对出租车而来的,即便有资本补贴,网约车也不可能发展到去与公交地铁争客。就好比出租车也不是人人打得起,不可能成为每个人的代步工具一样,网约车当然也不可能人人打得起、天天打得起。
而且,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还承认“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并且认为“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从解决“城市病”来看,出租车和网约车相对于私家车是有优势的,但相对于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作,劣势还是明显的。这也是我们希望的,在可能前提下,还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尽量不要把出租车和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即便你不在乎两个钱,也得在乎你所在城市的交通和空气。
这里,群情所向背后,大家可能还是担心有关方面对于网约车存有偏见,甚至担心有关方面从过去对网约车的“棒杀”转向现在的“捧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把网约车当成“假想敌”,始终不变之目的是把网约车“搞死”。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相对于过去,有关方面对待网约车的态度,可谓大大进步了。但这种进步并不是主动发生的,而是受到舆论推动的结果,甚至还存在各种反复的可能。对此当有一个正确认识。如果说电商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的话,那么网约车的出现,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其实要说网约车有多么好,也不一定。网约车之所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一个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出租车不争气,是必然的出行压倒了偶然的不足。
在一个理想化的交通空间里,其实没有网约车的位置。比如以公交和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充分发达,就像伦敦一样提出“公交就是我的私家车”,不仅便捷而且舒服,还会有大量发生的出行烦恼吗?而对于一些特别强调隐私,追求点对点服务的人来说,则可以选择出租出行。如果这一切做得充足充分了,特别是出租服务,不讲手一伸就能叫到车,最起码不会等待太长时间,民众有必要热捧网约车吗?
有哲人讲过,相对于外部的隐患,内部的问题才是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内部不出现问题,始终与时俱变,再多的竞争对手也没什么好怕的。当前出行市场,正是因为自身出现了问题,才留下了可乘之机。对于有关方面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应该把维持既得利益者作为自己的目标。由此出发,有关方面不仅不应该干涉网约车,还应该通过网约车的发展,来倒逼出租车的发展。
网约车别“棒杀”也别“捧杀”,民众希望有关方面对于网约车能有一个正确态度。其实就未来而言,网约车也不可能永远都搭到“顺风车”,市场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始终涌动,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出行产品,从而对市场实行新的洗盘。但不管如何,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跳动着一颗进取的心,这才是永远立足市场的利器,比什么政策支持、资金补贴都有意义和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