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支付牌照首批续牌将“大考”)
广州日报记者 林晓丽
从2011年至今,央行共发放了8批270张支付牌照。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转眼5年牌照期限将满。而从去年3月之后,支付牌照的申请就进入了实质性暂停。
业内:牌照收紧成必然
有多家支付机构向记者证实,首批牌照的续牌申请早已经递交资料,目前仍在审核期。而第二批“续牌”机构也提交了报告。
但是,业内对能否通过续牌并不乐观。“首批支付牌照早在上周已届满五年到期时效,然而央行尚未公布续牌机构名录,目前支付机构已处于无牌经营的真空期。”昨日,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此前鼓励的态度不同,现在的市场已经和五年前完全不一样,该暴露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牌照收紧是政策需要也是市场发展必然。
记者观察到,除了牌照收紧,第三方支付行业已遭遇多轮监管风暴。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铺开,第三方支付也被列入其中。仅支付领域,《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等与之密切相关的规定都在4月份密集发布。其中,分类评级是眼下支付机构最为敏感的一件事。根据相关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将被划分为5类11级,实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监管。如果多次出现D、E类评级,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
支付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监管重拳频频,违规套利空间非常有限,加上市场竞争充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利润已非常低。
据了解,9月起新的刷卡费率即将正式施行,不仅行业分类被取消,刷卡费用下降,而且由政府定价转为收单机构市场化定价。“市场竞争充分、市场化必然导致竞争加大,也将加剧行业洗牌。对不够规范的支付机构来说,违法套码空间不再;对业务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的支付机构来说,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该人士说,还有,近期“网络版银联”的说法也在蔓延,这也意味着直连银行通道或许被彻底封死,不少机构都将在受影响之列。”我们公司今年已经着手调整业务重心,以规避一系列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该人士说。
发展方向:谋求支付全牌照 场景化金融转型加速
传统单一盈利模式已难以立足。而记者发现,一些行业积累较深的多数支付机构已进入了“支付+”时代,从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大型支付机构来看,都开始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叠加到消费场景之中。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指出,依据获取资源的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路径呈两极化方向发展,一是横向的综合化平台发展方向,二是纵深的垂直化发展方向。但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金融却成为巨头们的一致选择。
蚂蚁金服以支付宝基础,依托淘宝平台,率先占据线上交易的半壁江山,随后将金融服务注入线下场景,建立起一个包含支付宝、蚂蚁聚宝、芝麻信用、蚂蚁小贷等在内的全业务布局的互联网金融帝国。腾讯依托微信在移动端的庞大流量平台,在支付、理财等业务上大举发力。
与此同时,各家巨头都开始觊觎体量更为庞大的线下场景。2014年底,万达与快钱的战略并购,就爆出了行业的一大“冷门”。快钱作为一家老牌的支付企业,也已形成了集成支付、理财、信用支付、增值服务在内的综合化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如今,快钱与万达结合后的路线已经很明确,就是将这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与线下消费场景相结合,消费流量高达百亿人次。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支付业务利润很低,但是支付牌照价值攀升。因为除了流量和需求,另一项重要资产就是大数据。而对于亟须转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只有支付业务才能掌握到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