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惊艳世界”的立体快巴主体公司成谜)
立体快巴行驶效果图。
在工商注册资料登记中,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目前的企业状态显示为“吊销”。
在今年5月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展出了一台高架巴士的缩小模型,也就是所谓的“立体快巴”。据介绍,其能搭载1200名乘客,在汽车上行驶,车流可以从快巴下通过,减少交通主干道35%以上的拥堵问题。这一项“脑洞大开”的创意也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报道。5月2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中国再一次惊艳了世界”来评论这一“中国制造”,而人民网等媒体纷纷采访了“立体快巴”总工程师宋有洲。其在采访中表示,今年7月份将在秦皇岛试行推广1公里。
南都记者联系秦皇岛交通运输局了解具体情况,其表示,自己也是在新闻上看到关于即将试运营的消息。“但当地政府确实有牵头这个项目,不过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是十分谨慎的,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交通运输局。”记者查阅该项目的主体企业,发现其三年前已被吊销执照,之后,又拨打宋有洲的深圳号码,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六年不变”的剧本
在人民网视频采访中,宋有洲表示,这个项目的投资成本只需要100公里100亿元,而六年前,其曾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表示,这个项目需要5000米5000万元,相当于其成本预估六年时间基本不变。
在六年前,立体快巴项目就曾经“火”了一把。“我在为自行车和汽车设计新型停车位时,产生了这个想法,我注意到了交通拥堵问题,就想是否能让公交也在空中行驶。”宋有洲当时在《纽约时报》电话采访中如是表示。当时他透露说,立体快巴项目将在2011年在北京市门头沟试运营。但到了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负责人则对媒体表示,“立体快巴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这回事。”而宋永洲的回应是,搁浅是“意料之中”。“一方面是立体快巴还未造出样车,未能启动试验段的调试和运营,相关部门对项目仍有顾虑。另一方面是国内对于新发明的接受还需一定时间。”宋有洲说,投资建造一辆4节编组的样车需要3000万的资金,只要资金到位,样车半年内就可以造出来,技术上没有问题。
六年过去了,宋有洲终于拿出了一个“缩小模型”出来,而其设计方案与6年前几乎丝毫不差。比如关于“与底部汽车速度不同导致撞车”的安全质疑上,六年前他就说,车本身带红绿灯,与路口信号灯联动,协调直行与转弯问题;而在人民网视频中,其则表示,通过G P S与路口信号灯联动,效果基本相似。但实际上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巴士下面的车辆基本没有余光看到信号灯,这种情况存在隐患,同时,只要有一部车撞上侧栏,会导致整条路瘫痪。针对这个问题,宋有洲在新的方案里加入了“防刮蹭”护栏。“‘站’与‘站’之间大概一公里,设置30公分高护栏,保持轨道独立空间。”宋永洲如是表示。但是公交系统如果每1公里就有一个停车站,消耗成本其实也不低。
三年前就被吊销企业执照
百度搜索“宋有洲”,发现其有百度百科及百度贴吧。其百度百科介绍中称,宋是“小学学历的发明大王”:拥有近200项发明专利,包括立体快巴、气体礼宾花、智能自动泊车装置、多功能防暴抓捕网、行人自动过街安全装置等。发明立体快巴曾经入选2010时代周刊50大最佳发明。
但其公司则疑点多多。记者发现,六年前报道中提及立体快巴的主体公司是“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记者查阅了其工商注册资料,发现该公司的核准日期只到2013年,目前的企业状态是“吊销”。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告诉南都记者,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做出的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罚,吊销营业执照就意味着企业法人资格被强行剥夺,其民事主体资格、经营资格随之消亡,企业不得继续从事市场经营活动。
记者通过接近该企业的人士了解到,这个企业之前是做停车设备的,曾经找过公关公司做海外传播,但过去几年不温不火,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火了。
不过在这次报道中,其经营主体已经不再是被吊销的“华世未来”,而是“巴铁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发现,“河南巴铁科技有限公司”甚至还有百度百科,成立日期是2015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但记者根据其注册号在工商局则查不到这个企业。
唯一一个能查到且还在开业的公司是其专利号的申请企业:中联运(北京)立体快巴科技有限公司,但其工商资料在去年底与今年初分别更换投资人与企业名称。其企业名称将“立体快巴”四个字去掉,而投资人中,包括宋有洲在内的三个自然人股东全部退出,如今是中诚科发(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的法人独资企业。
采写:南都记者 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