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科技频道> IT业界> 正文

捏造融资数据 喜马拉雅FM到里哪里出了问题?

互联网行业,撕逼之战也会传染,从双十一开撕的电商平台蔓延到网络音频平台。近日,一篇回复《蜻蜓FM被“黑”,跟喜马拉雅有关吗?》的文章将此前蜻蜓FM被黑公关射黒箭的幕后黑手拉出水面,喜马拉雅FM的“四问”使出了下完黑手、又穷追不舍、企图斩草除根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喜马拉雅FM这么喜欢打撕逼战和开黑诋毁对手?

这一切的源起,要归结为喜马拉雅FM在融资文件中(自家融资方案和给到外部私募公司的融资计划书等)中宣称“老子天下第一”的自嗨:市场占比60%,所以其野心也昭然若揭,即成为行业遥遥领先的No.1。

然而,无论是从行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网络音频处于百舸争流的发展早期),还是从普通用户的印象流感受,抑或专业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喜马拉雅FM这“60%市占率”的牛皮都吹得过大了,以致招致所谓的友商和用户的一致质疑。

从易观发布的市场数据不难发现,这个行业的确还处于百舸争流的早期阶段,就算喜马拉雅略在上半年微领先,也绝不可能在短短数月间悄无声息地份额翻番外加10个点,一举吃掉友商们的大片份额。而同期,市场并未出现友商倒闭或友商份额大幅下滑的事件。

不该差钱的喜马拉雅FM 差钱了,问题何在?

至关重要的一点,一向标榜自己现金很充裕的喜马拉雅,这次是真正缺钱了,尽管他们家是天下第一,其他家都没喊缺钱,反而“老大”没钱了。

根据喜马拉雅FM公布的数据,该公司2014年底融了5000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是3亿多元。按图中某投资管理公司对喜马拉雅FM的财务披露,2015年前7个月该公司亏损6877万元,按此测算2015全年亏损预计为1亿元。3亿多元B轮融资减去1亿还余2亿,加上A轮1150万美元融资的部分结余,按理说喜马拉雅FM的账面资金还可以支撑两年。

退一步讲,就算已取得“60%份额”的喜马拉雅还要再加大投入从而抬升成本,那这些账面资金也足以支撑一年至一年半。不管怎么算,从账面上看,喜马拉雅FM都不差钱!

但是,从喜马拉雅FM不断造势寻求下一轮融资,甚至不惜放弃VC渠道、转而通过与私募公司合作去发售基金来获取资金来看,该公司又的确是差钱的,而且看上去迫切需要资金补血。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反差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账面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是喜马拉雅FM的B轮5000万美元融资存在虚假成分,实际融资额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多,且已基本烧完,亟需资金充血。二是那5000万融资是真的,但只是一个意向投资,投资方在分阶段打款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些端倪,停止了后期的打款。业内人都知道,风险投资是有条件、分阶段意向投资,起始金额不会过高,后续打款要视企业的发展状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近段时间网络上出现这么多吐槽喜马拉雅FM严重自嗨的文章和评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据说上月中喜马拉雅FM还煞有介事地宣称已举报媒体造谣诽谤,不过至今也没见下文,看来观众的正义感又一次被裹挟利用了。

正所谓事出必有因,喜马拉雅FM如此“大刀阔斧”地拉升市占率,从专业角度来看目的只有一个:缺钱了,要赶紧圈钱补血。实际上,随着多起创业公司的数据造假事件曝光后,非专业人也能看出这里面的道道了——PPT to VC呗,还有什么比粉饰PPT更简单、更快地忽悠住投资人的呢?!但是,这次事件里面,确实还反映了一些新问题,需要专业地看待和分析。

喜马拉雅FM 提前步入私募股权融资阶段,隐情何在?

种因得果,无论是哪种情况,总之可以看出喜马拉雅FM的确是差钱了。差钱就继续融资啊,可惜的是,喜马拉雅FM上一轮的数据粉饰就做得有些过头,如今又恰逢互联网投资的资本寒冬季,所以该公司不得不放弃通行的方式,转而与私募股权公司合作发行私募基金来充血。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在互联网公司中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是下下之策。

业内人都知道,私募股权(PE)基金介入一家企业的时间一般是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其筹集的与其说是资金,不如说是资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般的创业企业基本上都是在经历数轮VC投资、在公司市场地位和盈利状况都比较稳定时才寻求PE介入,合作的对象基本都是大型机构或上市公司,寻求的是战略上的资源支持,而非发展资金。

从网络音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喜马拉雅FM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这个行业的格局、盈利模式都还远未定型,远未达到让实力PE机构有兴趣介入的阶段。而喜马拉雅FM提前跑步进入这一阶段,四处撒网寻找私募合作兜售基金来圈钱,不难看出其融资计划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而反过来从PE的角度看,其所投一般都会选择1-2年内上市的项目,大量资金注入是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益。按音频行业的发展态势、盈利模式以及当前一二级资本市场现状来看,喜马拉雅FM想在2017年上市几无可能。

数据造假何时休,每一个新兴行业都要轮一遍吗?

造假行行有,互联网领域特别多。从电商到视频、从出行到O2O,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特色阶段似乎都伴随着数据造假的身影,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刷榜刷下载刷好评,刷了运营数据刷融资数据,互联网企业们前赴后继忙得不亦乐乎。前段时间,多家已上市互联网公司的IPO文件暴露出那些曾经谎报过的融资额,让人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感叹戳破谎言的滞后性。

其实,不是每一次刷数据欺骗行为都能挨到IPO后才东窗事发,事实上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常识的运用,很多谎言就会不攻自破。就拿喜马拉雅FM来说,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投资界刊登的一篇题为《“互联网第一应用”喜马拉雅:为融资造势吹下的泡沫已盖过阿里、腾讯》的文章就指出,“喜马拉雅一年半用户就突破8000万,对比之下背靠大腾讯的微信433天用户才突破一亿,这让马化腾情何以堪。”

有趣的是,简单搜索发现,喜马拉雅FM对A轮1150万美元融资言之凿凿,而针对B轮5000万美元却未见有详细信息及大量媒体宣传报道,背后多少隐含些许心虚。同样有趣的是,喜马拉雅FM此番对私募宣传的“市占率60%”也并未在媒体渠道公开宣传过,大概是以为私募小范围受众便于糊弄。不曾想被多位业内人士扒皮流进公众视野,引发闹剧。

谎言,是一定会被揭穿的;泡沫,是一定会破的。喜马拉雅FM珍重,全行业共勉!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