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科技频道> 科学探索> 正文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周其林:用勤奋催化出化学之美

来源:科技日报

简单、随和、有规则意识……这是南开大学师生对该校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林的一致评价。

问及何以能一直在人才济济的化学领域取得如此成绩,周其林只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勤奋。金秋时节,勤奋的周其林再次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季”,他于近日荣获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

为学:以执着浇灌“手性之花”

1978年,21岁的周其林以物理91分、化学89分的好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农村出身的周其林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大学毕业时,周其林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1999年对周其林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受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到南开大学任教。南开大学的有机化学科研实力很强,学生素质也非常高,加之学风严谨,这些都为周其林安心做学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周其林所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合成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过去的研究中,课题组虽已研制出许多手性催化剂,但却很少涉及对多种反应都有效的“优势手性催化剂”。

周其林潜心十余年,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等问题,设计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从这类骨架结构出发,他和团队成员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数量有几百个之多。

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在许多不对称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效率和对映选择性,成为为数不多的一类“优势手性催化剂”。

在此基础上,周其林还系统地发展了相关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设计方法。这些成果拓展了人们设计手性配体的想象空间,推动了不对称合成学科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师: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之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周其林从来到南开大学之日起,就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部分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化学能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学科,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周其林说。

在南开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周其林的课题组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无论本科生、研究生或博士生,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里体验一番。周其林说,只要有学生愿意学化学,他都愿意为其花上“一点时间、一点精力”。

2003级哲学系学生宋颂在上大三时决定转到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化学系,在研究生阶段他进入了周其林的课题组。周其林帮他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练起,每次课题组开组会,周其林也总会格外关注宋颂的汇报,并给他“加开小灶”。在周其林指导下,2014年宋颂荣获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如今宋颂已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名副教授。

为人:坚守底线规则为先

“周老师做实验的选题标准,从不是‘能好发论文’,而是‘国家需要’。”南开大学2014级直博生李茂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直到我也成为一名教师,我才能理解周老师的良苦用心。”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守非这样说。朱守非从2000年读研开始进入周其林的课题组,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朱守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刚进课题组时,发现导师周其林的文章数量并不多。“当时周老师的压力应该挺大的,但他仍能守住原则、把握节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说。

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师生们眼中,周其林是一位“规则意识”很强的导师。课题组仪器出现故障,周其林会要求组内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报送相关部门检修,而不是用自己的院士身份“说句话”。今年5月,周其林还获得“第六届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他把2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化学会,用于奖励在县级以下中学教书、一线教龄20年以上的化学教师,鼓励他们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化学科学事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